
欄目導航
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的區(qū)別是什么?
近年來,炙手可熱的物聯網,使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園、智能交通、智能電網、智能家居等概念向我們蜂擁而至。但這些概念似乎又與才現不久的數字地球、數字城市、數字校園等概念相差不大,那么“智慧”與“數字”兩者到底有什么聯系與區(qū)別呢?就通過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兩個概念來分析認識一下。
數字校園的來源與特點
數字校園的來源要追溯到1990年,美國克萊蒙特大學的教授凱尼斯·格林主持的一項名為“信息化校園計劃”大型科研項目,首次提出了數字化校園的概念,并打開了信息技術進入校園并用于學校管理的大門。1998年1月31日,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發(fā)表了題為“數字地球:二十一世紀認識地球的方式演講之后,“數字地球”、“數字城市”、“數字校園”等概念隨互聯網的深入發(fā)展應用而越來越為人們所熟悉。
其實,數字校園就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它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也被賦予了不同層次、不同深度的內涵。發(fā)展到今天,數字校園的最高境界是基于互聯網下、統(tǒng)一于一個應用平臺下的校園信息化平臺。
作為“數字校園”用戶的全校師生員工只需要一個登錄點既可以進入教務管理系統(tǒng)查閱課表安排,也能進入學生管理系統(tǒng)完成學生考勤,甚至也可以進入財務管理系統(tǒng)查看工資情況等??傊?,用戶不必因不同的管理系統(tǒng)而進行多次登錄的繁瑣操作,也就是所謂解決“信息孤島”的數字校園。這種意義上的數字校園實現了單點登錄后完成所有網絡下的教學、管理工作;實現了校園網下采用統(tǒng)一共享的數據庫平臺對多個應用系統(tǒng)數據的共享;實現了一個部門對多個部門進行多頭應用系統(tǒng)的管理,節(jié)約了人力成本。
數字校園是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化典范,其設計理念是將校園內的各種信息數字化、集成化、平臺化,通過其集成的數字化平臺增進了師生間的交流,改變了教師的授課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加強了學校的管理,提升了學校的辦學水平。
智慧校園的來源與特點
2009年1月,IBM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彭明盛在美國奧巴馬就任總統(tǒng)的第一次美國工商業(yè)領袖圓桌會上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新理念,其方案主要是在六大領域建立智慧行動方案:智慧電力、智慧醫(yī)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應鏈、智慧銀行。在我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09年8月在無錫視察中科院無線傳感網工程中心時提出“感知中國”概念。
2010年,浙江大學在其信息化“十二五”規(guī)劃中提出一個令人激動的“智慧校園”,其規(guī)劃藍圖是: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創(chuàng)新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南京郵電大學也做了一個“智慧校園”規(guī)劃。其核心特征在三個層面反映:一是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全面的智能感知環(huán)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提供基于角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二是將基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服務融入學校的各個應用服務領域,實現互聯和協(xié)作;三是通過智能感知環(huán)境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學校與外部世界提供一個互相交流和互相感知的接口。
由此可知,智慧校園的核心特征是“智能化”,“智能化”是指由現代通信與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yè)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匯集而成的針對某一個方面的應用。從感覺到記憶再到思維這一過程稱為“智慧”,智慧的結果產生了行為和語言,將行為和語言的表達過程稱為“能力”,兩者合稱“智能”。智能一般具有感知能力、記憶和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自適應能力以及行為決策能力這四個方面的能力。智能化的“物聯網”是信息技術革命第三次浪潮“質”變的產物。計算機科學界當初在討論人工智能的時候以及在討論第五代智能化計算機的時候的確沒有想到“智能化”是以網絡的形式出現?!爸悄芑贝呱恕拔锫摼W”,伴隨物聯網出現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及“智慧校園”。其實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發(fā)展的更高級別,是智能化、智慧化的數字校園。
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的區(qū)別
美國前后兩次提出的智慧地球與數字地球兩個概念中,雖然只差兩個字,但其反映信息技術的內涵相差甚遠。“數字地球”的“數字”是通過國際互聯網進行全球性的信息交流,核心內容是“數字化”,交流的對象是人。而“智慧地球”是通過全球的物聯網實現信息交流,核心內容是“智能化”,交流的對象已經不僅僅是人,更多的是“物”?!爸悄芑笔切畔⒓夹g經過“數字化”充分地發(fā)展,產生了質的變化而形成的,因此“智慧”與“數字”有質的區(qū)別。
同樣,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也存在上述的差別。然而,智慧校園與數字校園也是密不可分的。數字校園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互聯網是物聯網的基礎,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沒有互聯網的基礎,物聯網無從產生,因此智慧校園是建立在數字校園基礎上的,都是致力于解決校園信息化問題的。
智慧校園的特征
根據物聯網的特點不難看智慧校園的特征:
1、數字化和網絡化是基礎。數字校園建立在網絡化的基礎上,沒有校園內的互聯網就無法數字校園的優(yōu)勢,難以完成校園信息在虛擬空間的交流。同樣,智慧校園更加需要有網絡基礎,必須以數字校園為基礎,一方面,利用數字校園提供的統(tǒng)一數字化編碼;另一方面,也采用數字校園的單點登錄。這些都是智慧校園所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
2、集成化和智能化是核心?;ヂ摼W時代的數字校園目標是信息的互通互聯,信息交互的主體只是人,而物聯網時代的智慧校園信息交互的主體由單一的人延伸到了“物”,比如校園內的建筑物、教學儀器儀表、桌椅板凳、圖書雜志、學校的設備等等,智慧校園中的人與校園內的“物”有機地集成構成了一個智能化整體,其核心內容除了反映出集成化的特征外,更主要的是賦予了這些“物”以智能化。
3、智慧化的云計算是靈魂?;ヂ摼W解決了信息互連互通的問題,傳感網解決了廣義的“物”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知問題,關鍵的問題是無數“感知”信息通過互連的網絡交匯后要作出正確的決策判斷,達到一個對“感知”信息的正確反映,并指揮執(zhí)行機構去執(zhí)行。這就相當于需要人類大腦的智慧處理中心或數據中心去對無數“感知”信息進行計算處理,歸納判斷出那些“感知”信息集中體現的問題,從而向執(zhí)行機構發(fā)出指令。因此,智慧校園的靈魂是“智慧化”,而“智慧化”沒有云計算是無法完成的。
伴隨著物聯網產生的智慧校園與互聯網時代的數字校園既有聯系,也有差別。數字校園是智慧校園的基礎,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的延伸,兩者都是學校校園的信息化方案。所不同的是:數字校園是基于互聯網上人的信息交流互動,強調統(tǒng)一的信息編碼及通過單點登錄提供系統(tǒng)授權后的服務;而智慧校園是在數字校園基礎之上將服務延伸及擴展到物,提供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互通互聯的智能化服務。
- 上一篇:智慧校園之校園門戶平臺發(fā)展史[ 11-01 ]
- 下一篇:智慧校園的信息化服務就該這么做![ 11-01 ]